口腔癌的發生與嚼檳榔、抽菸、喝酒等習慣有密切關係,台灣青壯年(25-44歲)的男性最容易發生,而發生的部位包括唇、頰黏膜、牙 齦、舌、口底、顎部;以「臉頰」部位的黏膜最常發生,其次為舌側和牙齦。癌症當中人們最害怕的就是口腔癌,因為發生的部位就在面部,是最容易被旁人注意的地方!周宏昌醫師將為大家分享口腔癌的治療,不過,最重要的是希望民眾可以戒除檳榔、吸菸等,對於口腔粘膜的刺激,其次是前往接受檢查,早期發現才能儘早治療!
口腔癌的前期病變有:口腔黏膜下纖維化、口腔黏膜白斑症、口腔黏膜紅斑症、疣狀增生或乳突瘤..等。如有抽煙、嚼食檳榔的民眾,周宏昌醫師建議務必要至診所定期追蹤及檢查。診斷方法除了有醫師的視診、觸診之外,搭配病理組織切片檢查、電腦斷層,甚至採用核磁共振來檢查正更能完整判斷。
口腔癌的階段
口腔癌的分期可分為0期至第四期
- 0期: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。
- 第一期:腫瘤的最長直徑小於或等於 2 公分,無頸部淋巴結轉移。
- 第二期: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 2 公分,但不大於 4 公分,無頸部淋巴結轉移。
- 第三期: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 4 公分,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,此淋巴結之最長直徑不超過 3 公分。
- 第四期:
- 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
-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
- 淋巴結的最大直徑已超過 3 公分
- 已發生遠隔轉移
口腔癌的治療
- 外科治療: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
- 放射治療:針對小的局限性腫瘤,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都是有效的療法
- 化學藥物治療
備註: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前,會經由牙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醫師,評估牙齒及牙齦的狀況,如有嚴重的牙齦疾病或蛀牙,在治療前要先治療或拔牙,拔牙後要等齒槽傷口完全復原後,才可開始放射治療。
民眾不用過於擔心,研究顯示口腔癌早期 ( 第一、二期 ) 如接受適當的治療, 3 年的存活率可達 72%,及早發現,治療效果便很顯著。不過,若是晚期 ( 第三、四期 ) ,則存活率將分別降為 61% 及 30%。
接受口腔癌的治療後要定期追蹤,口腔癌復發常發生在治療後一年內!治療後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,第二年開始每二個月追蹤檢查一次,第三年每三個月一次,第四、五年以後,可以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。
口腔癌的預防
- 避免菸草、紙菸、菸斗、檳榔,長期對唇、舌和口腔粘膜的刺激。
- 不合的假牙對周圍組織有所磨擦,應儘早請牙醫師製作新的假牙。
- 如發現口腔內有出現腫塊,或超過兩星期仍未癒合的傷口就應就醫。
- 平常飲食營養均衡。維生素或其他營養素缺乏,易造成口腔粘膜變化,誘發口腔癌的發生。
- 避免長期食用熱度太高的食物和烈酒。
- 養成餐後潔牙,保持口腔衛生習慣。
口腔癌篩檢資訊
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(含已戒檳榔)或吸菸民眾、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(含已戒檳榔)原住民,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
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!